软糖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们都是在书写历史” 研发人员回忆歼-15攻关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17:07:00    

歼-15系列战机已成为我国海军航母编队的核心力量。它见证了我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的历史性转变,但它在研制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千米高空,飞行员需要通过与面罩相连的氧气系统来呼吸。而就在歼-15第一次上舰时,一个让飞行员无法呼吸的故障出现了。

“呼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沈阳飞机设计所的高级工程师王晓艳来说,却有着别样的意义。

她告诉记者,绰号“飞鲨”的歼-15战斗机,是我国第一代固定翼舰载多用途战斗机,飞机上使用的一切都要自己琢磨,包括飞行员的供氧系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高级工程师 王晓艳:飞行员在空中的时候,由于空气比较稀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合格压力的氧气输送到飞行员的嘴里。这一款就跟歼-15的面罩非常像,里面有个活门,一吸氧气就能进去,一呼气就排到座舱里面,相当于有循环的气。

王晓艳告诉记者,2012年11月23日,歼-15飞机在辽宁舰首次着舰并在舰上首飞成功,整个研制团队都沉浸在这振奋人心的时刻,但王晓艳的内心却是五味杂陈,因为她负责的氧气系统在关键时刻突然“掉链子了”。

记者:首飞的时候出现了故障?

王晓艳:对。

记者:紧不紧张?

王晓艳:当然紧张了,你做了大量实验,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就等着这一下出彩的时候,飞机突然报故障了,实际上特别难受。

记者:你是怎么处理的?

王晓艳:跟飞行员解释,首先从原理上让飞行员托底,飞行员也知道新技术就一定会面临新挑战,我首飞是没有问题的,出现的问题我们后面是要去把它解决的。

就这样,舰上首飞采用了备份系统,在着舰首飞成功后,王晓艳带着团队开始复盘,最终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她告诉记者,这一步步走来,有一个人她永远忘不了。

王晓艳:我特别想提一个人,这个人是我们主任,现在他已经不在了。其实,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能干这个新的东西,当年我们老主任为了鼓励我,他跟我说了一句话,说:“你能行。”后来我真的就把这事办成了。但是现在咱们的“飞鲨”翱翔蓝天的时候,我们主任看不到了。

记者:“你能行”这句话影响了你一辈子?

王晓艳:当然了,它就是刻在我骨子里的话,我能行,我必须行。我就记得有一句话,我们都是在书写历史,如果有一天回首,我会为我参与了这个历史创造工作而感到非常自豪。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李宁 吴天白 陶嘉树 柏清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