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09:42:00
诚实地说,当读到罗夏的小说《脑中之魔》第一章时,读者也许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这是一本单纯书写电竞的小说。天才游戏少年、梦想战队邀约、网瘾戒断中心……多种电竞文要素相继出现,似乎在不断地强调着电竞小说的标签。不过,序章中惊人的科幻设定与悬疑氛围,像一个钩子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之后的文本中,科幻的元素总是恰如其分地出现,如叶片之下隐而可见又不容忽视的蜿蜒脉络。
首先故事的节奏非常舒服。作为悬疑感拉满的小说,信息的释放始终跟随剧情发展恰到好处。说实话,在阅读的前期,我难免为作者提心吊胆。电竞的热血、科幻的诡秘、悬疑的未知,多元素的交织需要高难度的平衡能力,稍有不慎便“翻车”的案例在小说中比比皆是,但好在作者始终稳健掌舵,不疾不徐,把所有复杂的线索和需要推动的情节都清晰梳理并呈现。
除了剧情,故事的人物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主角程浩的性格底色,在逃出网戒中心一节之后,已经扎实立住。正义感与领导力以及那隐隐约约的“邪气”,使得16岁的懵懂少年程浩在向着多年以后枪林弹雨中的枭雄不断接近。在主角成长的历程上,作者还用了一个“讨巧”的手法——当程浩具备吞噬他人记忆的能力,他的脱胎换骨无需解释。但在下部故事中,作者仍不忘描摹具备强大能力的程浩的善良和坚持,这不能不说是对人性的一种坚守。而除了主要人物之外,哪怕是一些配角,作者也在用心对待。从失去双腿的电竞少年到百亿资产的商业富豪,小说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欲念与悲喜。这种写人的诚意及水准,很好地减轻了硬核设定带给读者的疏离感,让人更加自然平稳地引发共情,代入故事。
如果说小说的上部是一段热血的少年奋斗史的话,那下部则更像狂想与创意爆炸成的蘑菇云。
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曾说:“万物皆信息。”照此推论,生命的本质是信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但问题在于,作为小说,必须直观而富有趣味性地去传达这个设定,这是科幻小说作家的“技术活”。作者巧妙地将谜面在故事的前半部分渗透至深,待情绪推进至足够高度后,再让蓄势待发的谜底喷薄而出。这种书写带来的阅读感受既像一场爆发,充满了冲击力,又像一支香槟的开瓶,扬出香醇而优雅的弧度。
此外,科幻内核与细节创意构成了这部小说厚实的质感。不过,以我个人的审美而言,相对不太喜欢的可能是“父”这一设定。当信息生命被具象化为“父”这一主体时,主线剧情落入了一种“一切都是外星人干的”的窠臼中。事实上,在前半部小说的铺垫中,人类社会的阶级分裂已经足够支撑核心矛盾,而“父”的存在最根本的作用是为后期冲突提供合理性,未免稍显匠气。好好直面人类世界内部的矛盾,不回避,不“甩锅”,这也许是我对一部优秀小说更高的期许。
但无论如何,程浩反抗“父”,想要颠覆“父”,正如他少年时反抗谭校长,颠覆书院、反抗韩怀仁,颠覆他的商业帝国一样。他有勇气和决心,反抗一切,颠覆一切。这是令人动容的仅属于少年的非凡意气。它虽然青涩稚嫩,却带着蓬勃的生命力量,凛然不可方物。掩卷之余,我想,假若信息真能构成生命,假若《脑中之魔》这个故事亦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生命,它一定也带着一个少年清澈而无畏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世界。
原标题:《抗争与颠覆,永远的少年之心》
栏目主编:李凌俊 文字编辑:袁欢
来源:作者:因可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