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17:14: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张弛
最近,45岁的陈女士(化名)发现自己的脖子越来越黑,怎么也洗不干净,她万万没想到,到医院一查,自己竟然“中毒”了!
医院供图
长期便秘
她习惯来一颗
一年前,陈女士照镜子时偶然发现自己脖子似乎“变黑了”,以为是没做好防晒,她起初并没放在心上。可渐渐地,陈女士不仅脖子越来越黑,长出了黑斑,这黑斑还蔓延至四肢、躯干,手掌、脚底也莫名长出粗糙硬茧,表面布满“谷粒状”的小疙瘩,稍微活动剧烈一点,就气短、全身乏力,她这才赶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
这一查竟发现陈女士的尿砷检测明显升高,确诊为慢性砷中毒!
医院供图
“砷中毒?怎么会这样?”面对检查结果,陈女士感到不可思议。职业病科主任医师李国辉经过详细问诊了解到,因为常年受顽固性便秘困扰,陈女士有个习惯,就是每天都需要服用近10片牛黄解毒片,连续口服了两年多。
“你的情况应该跟长期超量服用含砷药物-牛黄解毒片有关。”李国辉向陈女士解释道,此中成药含有雄黄,它和砒霜、雌黄等都属于含砷矿物,长期超量服用会使砷在体内蓄积,引发多器官损害。
随后,陈女士在该院职业病科接受了相关治疗,恢复情况良好。
中毒症状总是慢半拍
学会识别4个隐藏信号
说到砷,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说到“砒霜”,大家可能就耳熟能详了,在很多武侠小说和一些影视作品中常有它的身影。砒霜的主要成分就是砷,毒性极强。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砷中毒,多跟误服相关。据李主任介绍,无机砷化合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 Ⅰ类致癌物,其毒性具有隐匿性和延迟性,慢性中毒症状可能在服药数月甚至数年后才显现。
慢性中毒早期仅有疲劳、食欲差等非特异症状,易被误认为“亚健康”,此外,皮肤病变进展缓慢,患者常到黑斑遍布全身才就医。这些因素都给慢性砷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难度。
慢性砷中毒最易从皮肤“露马脚”,它首发于颈、腋窝等褶皱处,渐扩展至全身,色素斑间杂白色斑点,呈“雨点撒煤渣”状 ;手掌、足底对称性增厚变硬,触之如砂纸 ,表面密集“谷粒至绿豆大角化丘疹”,可融合成疣状斑块;角化病灶可能恶化为皮肤癌,出现菜花样溃疡病灶;指甲上出现1~2条的横向白色条纹,随着指甲生长,条纹逐渐向远端移动。
最后医生提醒,如果经常接触砷或有服用含砷药物史,可至医院进行血砷和尿砷浓度检测,警惕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如不明原因的疲乏、体重下降、皮肤色素异常或消化系统不适等。及早识别并干预,能有效降低砷中毒带来的健康风险。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