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糖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政策“穿针”产业“引线” 贵州打造40个和美村寨样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09:29:00    

在国家民委和美村寨建设行动指引下,贵州加大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投入,让传统村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走进贵阳花溪区龙井村,小巷的银坊内七八名游客正围坐桌前,跟着师傅学习传统银饰制作。一块普通银料,在捶打、雕刻、打磨等十余道工序后,渐渐变成精巧的饰品。

“带着小孩来体验一下,挺好玩的,自己手工做的还是比较有意思。”游客吴女士说。

近年来,龙井村按照“一村百坊”思路,流转保护44栋闲置农房,打造出蜡染、银饰、米酒、制香等特色文化工坊。“龙井村把贵州多民族手工艺文化高浓度融合,乡村工坊成了和都市孩子‘抢手机’的好去处。”贵州省民族银饰艺术大师、龙井村村民张谨告诉记者,“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这个小小村寨的巷子里有这么大的流量。今天来了非常多外地游客,一天的收入达到5000元,去年我们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

如今的龙井村,基础设施完备,布局规划清晰:靠路边的人家做农家乐,巷子里的人家就开民宿和工坊,几乎是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游客也从单一游览转向吃、玩、住一体的沉浸式体验。

村民龙超文经营的农家乐主打青岩口味,猪蹄、辣子鸡等布依族特色菜很受欢迎,他说:“节假日基本都是座无虚席,平时也有四五桌,不少是外省游客。”

“这里环境好、水源好、民风朴实,农家乐味道好还实惠。”游客罗先生慕名而来,对这里赞不绝口。

流量带来商机,投资者纷纷上门。一家瞄准中高端市场的民宿落地仅半年,销售额就破百万。数据显示,去年龙井村接待游客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600万元。

龙井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国表示,“服务好老百姓、游客、商户这三个对象,40多个外来投资者成了‘新龙井人’,村里已有60多家餐饮、住宿和文化工坊,大家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安顺市经开区阿歪寨村的蜕变就是生动例证。这个曾经的国家一类贫困村,五年来通过选派17名乡村振兴、旅游发展职能委员,整合政策资金,走出了多元产业发展路。

村里种了2000亩刺梨、1500亩特色花卉,还引进对虾养殖项目,让6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阿歪寨村还盘活藤甲、夜郎文化和生态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和精品民宿,成为不少高校研学基地。

“现在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人均纯收入达到21200元。”村党支部书记韦俊说。

今年以来,贵州已投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9390万元,支持40个和美村寨建设,重点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产业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样板。

记者: 孙艺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