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9:27:00
5月3日,静乐县娘子神乡南舍村山西华青藜麦有机种植基地,华青藜麦旗下的种业公司山西晋穗五粮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润青和团队技术人员俯身,小心翼翼地把沙棘和藜麦等新种子埋进育苗容器里。这些种子都是从太空返回的。现在起到6月,同期“上天”的燕麦、胡麻、荞麦种子也会被陆续播种。
5份种子数量不多,每份都是10克左右,是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张烈博士、天津华夏天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阮宏伟精挑细选出来的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
这是一场漫长的“航天育种马拉松”大接力。2024年9月27日18时30分,它们随“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当年10月11日10时39分,试验卫星返回舱着陆。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全程公证,出具的公证书里详细载明种子的名称、重量、搭载时间、发射和着陆地点等。
今年4月28日,李润青从阮宏伟手中接过“接力棒”,太空漫游的种子将在静乐的黄土地里开启新的征程。先在大棚里育苗,待幼苗长到合适高度后,再移栽至试验田,预计9月迎来首次收获。
李润青介绍,进入太空的种子,利用空间环境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因素诱发种子基因变异。但在这过程中,不能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发生基因变异,发生的变异也不能保证都是有益的。必须年复一年在地里繁种、验证、再培育,待产量、抗性等各项指标都优质稳定了,通过专业评审会的审定,才能算是航空育出的新品种。这一历程漫长而艰辛,要经过6年至10年。
所以,今年的任务就是作为原始种繁育,李润青将从中寻找表现最为优异的“冠军”,标记留种,明年继续繁育、观测。
航天育种,李润青很有发言权,他是静乐藜麦种植的先行者。2016年,他曾将自己培育的藜麦优种送上神舟十一号飞船。历经8年淬炼,2024年12月4日,经由天空繁育的华青1号藜麦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洋庄稼成为扎根黄土坡上的“金色奇迹”。
华青1号成功认定的艰辛犹在眼前,而今接续了5份航天育种,接续了梦想,李润青既惊喜于这份幸运,同时对挑战充满信心。
选择和李润青合作,阮宏伟说,这些种子都是高寒作物,适配静乐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况且李润青对种业发展有情怀、有经验,把这些珍贵的种子交给他很放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5份小小的种子,载着厚重的期望,将延续天地协作的接力,在黄土沟壑间孕育着端牢中国饭碗的使命担当。
山西晚报讯(记者 赵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