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糖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渭源:夏收正当时 颗粒归仓好“丰”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0:10:00    

仲夏时节,渭水源头田野间麦浪翻涌、金穗摇曳,处处涌动着丰收的热潮。随着联合收割机“突突”的轰鸣声在田间响起,渭源县小麦夏收正式拉开帷幕。一台台“铁牛”穿梭作业,金黄的麦粒顺着输粮管“颗粒归车”,粉碎的秸秆均匀还田,丰收的热潮漫过阡陌。



在地处洮河流域的峡城乡祁家寨村的麦田里,丰收图景格外鲜活。阳光下,收割机往来穿梭,切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等环节一气呵成,新碎的秸秆为土地铺上一层“营养被”。 当前,峡城乡夏收工作全面铺开,5600亩小麦预计7月底可全面完成收割任务。

“以前收一亩地得累一整天,现在机器‘突突’一阵子,20来分钟就搞定!”种植户王大姐望着麦仓,眼角的笑纹里藏不住丰收的欢喜。

今年,峡城乡积极行动,及早织密夏收“三保障”服务网:成立农机调度专班,联动周边乡镇调配高性能收割机,按地块成熟度制定精准的“收割时间表”“作业路线图”,让农机资源高效投放;依托劳动者服务驿站设24小时农机服务站,贴心提供住宿、充电、作业信息推送,让机手随时能“歇脚充电”;组建党员先锋队深入田间,协助农户丈量土地、协调运输,全力保障收割“零延误”。



县农机中心副主任王建国介绍,“我们重点抓了三项服务:一是精准对接供需,提前公布全县19.76万亩小麦种植分布及收获时间,制作路线引导牌,建立各乡镇‘三夏’联系人及100亩以上种植大户信息台账,专人跟进机具调度;二是强化跨区保障,在高速出口、主要交通要道、种植集中区设18个跨区服务接待站,通过网络发布《致跨区作业农机手的一封信》,落实农机用油‘三优一免’;三是守牢安全底线,通过培训向机手讲解机械使用、保养、维修及汛期作业要点,并统筹本地与跨区机械,根据天气提前谋划,确保颗粒归仓。”

站在刚割完麦子的田埂上,峡城乡祁家寨村党支部书记赵晓风指着地里新冒的绿芽笑着说:“麦子一收,没了遮挡,咱套种的柴胡苗就齐刷刷冒出尖儿了,等一场透雨,这嫩芽就立马蹿长,明年这时候,柴胡黄灿灿一片,地里又是另一番丰收景象!”



眼下,渭源田间地头,联合收割机声与农民笑声交织成动人的丰收乐章。从“机械速收”到“服务护航”,从“颗粒归仓”到“链上增收”,这场高效有序的夏收实践,不仅为全年粮食丰产增收开了好局,更绘就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图景。



记者:王亚雄 通讯员:贺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