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糖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石头里暗藏真相!这起陈年命案有何玄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15:17:00    

一块暗藏真相的石头

甘肃平凉:引导补充侦查突破陈年命案证据困境

“这起陈年命案,犯罪嫌疑人任某潜逃23年后落网,却因年代久远难以收集固定证据,险些再次逃脱法律制裁。检察机关经持续监督、引导补充侦查,锁定作案凶器——石头这一关键证据,最终成功起诉,让任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近日,甘肃省平凉市检察院重大犯罪检察部门主任姚锦铖在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介绍了任某故意杀人案的办案经过。

这起案件的办理经历了哪些波折?办理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证据链又是如何一步步完善的?

嫌犯亡命天涯23年终落网

2000年4月11日,平凉市静宁县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件,被害人宋某在某乡镇派出法庭附近的巷道内身亡。经鉴定,死者系生前遭钝器击打头部致死。

案发当天,宋某与丈夫任某赴法庭诉讼离婚,二人分歧较大未达成和解,后两人一同离开。任某性格暴躁、控制欲强,与宋某结婚后两人关系不睦,还时有家暴行为。宋某在返回途中遇害,任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案发后,任某潜逃,不知所终。公安机关对任某开展网上追逃,并深入其事发前务工的省份摸排查找,一直没有发现其踪迹。

“2023年6月初,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一劳务市场摸排时,发现一名自称郭某的男子与任某的体貌特征相符,且行为举止、生活习惯较为异常。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最终确定,‘郭某’就是任某。”公安机关负责追逃工作的民警介绍。2023年6月8日,“郭某”被警方抓获,并当场承认自己就是任某。

证据不足面临起诉难题

到案后,任某指认了案发现场的大概位置,供述了案发过程。

任某说,案发当天从法庭出来后,他拉着宋某坐在地上,苦苦央求她不要离婚,但宋某去意已决,不愿再与他纠缠。宋某起身离开时,任某拉扯用力过猛将其拉倒,宋某倒地时发出叫声。“我担心法庭工作人员听到,误以为我又在殴打宋某,慌乱间抓起身边的衣服向宋某嘴部按了几下。看见宋某脸上流血后,我才发现手里拿的是石头。”任某说,看到这一幕,他当即沿着通往地里的小路逃走。对于民警提取的作案工具——石头,他称与自己当年所拿的石头大小不一,并不是同一块。

2023年8月,任某案被移送静宁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经审查,该院认为任某涉嫌故意杀人罪,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于同年9月将该案报送平凉市检察院。

“现场既无目击证人,也未发现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遗留的重要痕迹。任某虽承认对被害人有伤害行为,但不认可自己涉嫌故意杀人,并否认公安机关提取在案的石头是其当时击打被害人的工具,案件面临无法起诉的困境。”平凉市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董俊凤介绍。

经审查,检察机关认为现有证据不能形成完整证据链条,案件需要退回补充侦查,并围绕案件事实认定提出20条补充侦查意见,明确需主要针对客观性证据进行补强,排除第二案发现场和第三人作案的可能。

DNA生物物证带来转机

2023年11月,平凉市检察院收到公安机关刑事补充侦查卷。在审查案卷过程中,检察官对移交的石头与卷宗中的现场勘查照片进行比对时,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细节——那块被任某否认的石头上附着着疑似毛发的东西。

“虽然任某否认这块石头是他的作案工具,但毛发可能隐藏着重要线索。当时的鉴定技术有限,而现在科技进步了,或许能有新发现。”董俊凤立即引导公安机关对石头上的毛发进行重新鉴定。经鉴定,送检石头表面黏附的毛发上可疑斑迹中检出的STR分型(短串联重复序列,可用于个体识别、亲子鉴定的样本对比),通过比对DNA数据库,与宋某血样基因型高度吻合。这一重大发现让案件迎来转机。

为确保陈年命案顺利起诉,平凉市检察院召开检委会会议专题讨论研判,并向甘肃省检察院汇报请示,综合意见后再次列出详细补充侦查提纲,要求公安机关进一步核查任某当年的活动轨迹、人际关系、作案动机、作案时空条件及作案能力。在检察机关的引导下,公安机关再次补充侦查,找到了当年目击者的新证言,并核实了任某案发前后的活动轨迹,结合作案工具DNA鉴定结果,案件证据链终于完整闭合。

“根据尸检结果,被害人创口在右颞部和枕顶部,并非任某所说的嘴部。根据击打部位、力度、频次等客观性证据,以及犯罪嫌疑人作案后不管不顾逃离现场、放任被害人死亡的心态,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任某具有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董俊凤说。

2024年2月21日,平凉市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任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此后,任某在亲友建议下提起上诉,但面对铁证最终认同了法院判决,撤回上诉。2024年10月22日,法院裁定准许撤回上诉,原判决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作者:南茂林 孙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