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7:55:00
据央视等媒体报道,今年暑运以来,国内高铁为乘客提供更多餐饮选择,车厢内出现了轻食套餐、特色菜、奶茶冰爽饮品,甚至还有冰淇淋。乘客们对此的反应呈现出多样化,有人赞便利,也有人弹价格“感人”。
相关专家认为,市场化竞争是优化高铁餐饮生态的核心路径,核心在于优化成本结构、强化品质管控、匹配场景需求,最终实现“价格合理、品质达标、乘客认可”的目标。
高铁餐饮更多元,顺应旅客轻食需求
据悉,在2025年7月,列车客运部门收到的将近1200份旅客餐饮反馈中,47%的旅客提出了轻食的需求。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当天,高铁推出两款轻食套餐,对于很多旅客来说,这是一个很新鲜的餐饮体验。
图源央视 列车员为乘客送上轻食套餐
国铁北京局京铁列服食品生产中心主任孙轶介绍,在烹饪方法上,轻食也不同于高铁盒饭的油炸、红烧等比较丰富的烹饪技法,轻食反而要简单和弱化烹饪,还原食物本身的味道。整个轻食加工当中有一个加热的环节,这个环节需要最大限度保障食品安全,加热时会迅速让食物升到75℃以上,才起到杀菌的作用。还加入一个速降温的环节,加入冰水,速降温到0~8℃,这样就能最大限度保证食材的营养、口感和颜色。
孙轶告诉媒体记者,每天有两万多份盒饭,但轻食餐只有400份,占比还不到2%。除了轻食套餐,这个暑期,各条线路上也推出了一些特色餐饮,东北菜、儿童餐甚至奶茶、冰激凌纷纷上线。
乘客反应各异,有人认为轻食价格较高
据央视报道,“高铁奶茶”日均销量高达数千杯,还常常出现卖断货的情况,这表明有不少乘客愿意尝试购买。
乘客张先生表示,在赶车时或带娃出行时,通过12306点奶茶能送餐到座,既解决了口渴问题,又带来了便利,认为这种服务有一定情绪价值。
“先说便利,在12306点奶茶太适合带娃党!”有一位宝妈分享了在高铁上点奶茶的经历。她选的长沙南站配送,打开App点“餐饮·特产”,输车次、日期、选商家、填座位号付8元配送费,没过多久乘务员就把奶茶递到座位了,“当时娃正闹觉,奶茶一到立马止哭,我差点感动到哭——这完全就是份‘带娃情绪稳定险’。”
图源“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 高铁上的奶茶
但有部分乘客认为奶茶包装上印着的乘务员形象不够美观,“那个女孩”的名称也让一些人感到别扭,男孩觉得尴尬,女孩喝着也不自在。
更有乘客认为,高铁奶茶的口感不佳,如28元一杯的“港式冻奶茶”,有乘客觉得味道像9.9元的冲泡香飘飘,还有人认为26元一杯的茉莉水果茶喝出“白开水兑香精”的感觉,整体性价比不高。
有乘客反映,高铁轻食价格较高,一份轻食30多元,且质量不佳,餐内的牛肉似是合成肉,没有肉香味。
专家观点:让服务升级与民生诉求同频共振
华鑫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孙山山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从专业经济学视角对该现象作出分析,认为市场化竞争是优化高铁餐饮生态的核心路径。
针对旅客反映的高铁轻食价格与品质的平衡问题,孙山山提出两种破局思路:一方面需通过“多元化渠道引入多品牌竞争”,以市场机制倒逼性价比提升;另一方面可借鉴港股餐饮企业模式——如小菜园、绿茶集团等主打极致质价比的餐厅,其通过现炒现做打消预制菜疑虑,配合机器人降本增效,即高铁现制餐食的透明化运营是消除消费者对预制菜顾虑、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
对于特色餐食的差异化策略,孙山山认为各铁路局的地域化尝试,如哈尔滨局东北菜、广州局奶茶等是具有战略价值的尝试,“不同铁路局推出地域特色菜亦是本地区文化宣传的一种延伸,需要更多时间沉淀及推广宣传。高铁+地方美食宣传最终会成为独特品牌溢价,从中长期看,地方文旅持续宣传+人性化服务到位可获得较好收益。”
孙山山特别强调,建立市场化竞争下的动态监控机制的必要性,保障基础餐食的平价选项、通过需求大数据分析优化餐食结构、完善乘客投诉响应闭环,这些举措才能让服务升级与民生诉求同频共振。
孙山山认为,平衡高铁轻食和奶茶的品质与价格,核心在于优化成本结构、强化品质管控、匹配场景需求,最终实现“价格合理、品质达标、乘客认可”的目标。
文 | 记者 梁正杰 通讯员 陈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