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0:05:00
数据,正悄然赋能汕尾数字经济的发展。
5月21日,汕尾市一家刚刚成立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司与汕尾跨国通公司签订了“跨境电商申报系统”合同。借助这一申报系统,跨境电子商务公司注册即可在平台上一站式自主申报,避开一般情况下跨境申报的复杂流程。
“跨境电商申报系统”服务产品是深圳数据交易所(汕尾)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与中国(汕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电商园区合作推出的服务产品,让电商通关更加便利化,大大降低了中小微跨境电商企业运营成本。
数据交易所是数据交易流通的重要渠道,随着广州数据交易所(汕尾)服务基地和深圳数据交易所汕尾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的揭牌,汕尾正整合汕尾海洋经济、文旅康养等本地特色领域数据资源,构建“本地采集、平台管理、跨域流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拓宽汕尾数据流通渠道与应用范围,将本地特色数据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对接湾区
双平台技术支撑各有侧重
5月9日,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汕尾)服务基地揭牌仪式上,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汕尾是粤东沿海的新兴数字经济活力区域,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近年来,通过高层次实施“四数联动”示范工程,汕尾积极探索数字汕尾建设的发展蓝图,打造“民情地图”“数看汕尾”等特色优先应用,数字政府建设在全省评估中连续几年位居粤东粤西粤北前列,2023—2025年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成绩领先。
如今,汕尾更是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推动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在汕尾设立服务基地,成为粤东西北唯一拥有2家数据交易所服务基地的地市。
深圳数据交易所汕尾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于2024年8月揭牌成立,是深圳数据交易所在粤东地区设立的首个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
深圳数据交易所汕尾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
深圳数据交易所汕尾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部分数据产品介绍。
该工作站吸引优质数据商、数据资产汇聚,具备覆盖数据交易全链条的服务能力,能为企业提供安全合规、产品孵化、供需衔接等服务,解决企业在数据交易流通中成本高、合规流程繁杂、数据增值难等问题。目前该工作站已进驻15家企业单位,累计上架跨境电商申报系统、路口安全效率提醒服务、基层治理平台等数据商品21个。
而广州数据交易所(汕尾)服务基地也是广州数据交易所在粤东片区设立的首个数据服务基地,于去年11月成立,5月9日正式挂牌。
该基地通过搭建数据要素平台,突出“聚、治、享、安、用”一体化能力,实现数源可开放,用数可获取,数据有价值,安全有保障,具备自主研发、全程闭环、安全监管、高效规范四大特点。
同时,该基地提供基础配套、会员管理、数据资产合规登记指引等三大基础服务,和人才培训、应用创新、交易生态培育、安全流通、产品孵化、数据增值等八大服务,围绕汕尾市重点发展规划,聚焦文旅康养、海洋牧场、数字经济、新能源、数字金融、数字农业等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创新数据要素服务领域的新产品、新业态。
目前,基地成功与华为、百度、电信、联通、移动等24家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推动涵盖农林牧渔、公共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13项数据产品和数据能力进场广州数据交易所。
汕尾市政数局工作人员介绍,广州数据交易所侧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与合规审查体系,其成熟的政务数据开发经验可助力汕尾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深圳数据交易所在技术创新、跨境数据流通及市场化运营方面更具优势,能为汕尾数据要素市场化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双平台先后落地,是汕尾深化与大湾区城市合作、融入大湾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地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汕尾市政数局工作人员说。
因地制宜
数据产品服务本地特色产业
任何行业都有数据,数据是流动的生产要素。汕尾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周宇凡表示,汕尾的愿景是发挥数据价值,用好数据辅助决策,再反哺经济。
起初,汕尾在思考是否要成立新的数据交易所,斟酌过后认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行性更高。
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数据大省,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汕尾借助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的优势,通过引入成熟的平台资源,来挖掘汕尾本地特色产业的数据价值。
广州数据交易所(汕尾)服务基地。
广州数据交易所(汕尾)服务基地、深圳数据交易所汕尾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的落地,让汕尾打破地域限制,将进一步推动区域数据资源跨域流通与合规交易融入大湾区数据生态,为本地数据产业培育提供坚实支撑和创新活力。
“在本地引进两个交易所,是为了更好服务本地的特色产业,挖掘它们的数据价值。”汕尾市政数局工作人员说,汕尾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资源,比如生蚝、陆河油柑、油占米等本地特色产品,还有海洋牧场、本地文旅资源等,因此两个平台目前孵化的产品都具备本地化特质。
生蚝产业是汕尾的特色产业,尤其晨洲村被誉为“中国蚝乡”,生蚝的水上养殖面积达12平方公里。
汕尾晨洲村生蚝。钟志辉 摄
生蚝养殖户李先生表示,以往受灾申请保险理赔时,常需要提供受灾现场照片等诸多材料,还得亲自前往保险公司反复沟通,理赔周期漫长,资金压力大。
广州数据交易所(汕尾)服务基地上架的数据产品“蚝运通”,通过专业设备实时采集生蚝养殖池塘水质等指标数据,汇聚成数据集,为理赔提供证据支撑。
如果台风等极端天气对生蚝养殖产生影响,相关保险公司就可以借助“蚝运通”,提前开通快速理赔通道,快速认定损失,养殖户李先生1—3天便可拿到理赔款。
目前,汕尾全市已有33款数据标的在数据交易所平台上架,实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在金融服务、现代农业、跨境电商等领域“多点开花”,不断释放数据价值赋能产业发展。
油柑是汕尾陆河的特色产业。陈保良 摄
汕尾的海鲈鱼。李冠宇 摄
“在数据经济方面,汕尾还是起步阶段,交易所的交易量也还在慢慢增长中。不过目前数据交易工作大家都在起始阶段,是一条新开辟的赛道。”
目前,汕尾还未形成“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数据是有价值的”氛围,因此,数据交易之路任重而道远。
“汕尾的数字化企业还不是很多,有些改革还不敢大刀阔斧。双平台设立之后,让我们更有底气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周宇凡表示。
例如汕尾将引进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数据服务机构入驻,构建多元共生的数据市场生态体系;积极培育本地数据需求市场,提高本地企业对数据要素的认知度与应用需求;加强公共数据汇聚管理与开发利用,制定本地公共数据管理和授权运营相关的规范性政策文件,并逐步形成本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体系。
文/图(除署名外):南方+记者 汪旭莹
【作者】 汪旭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