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0:20:00
来源:【云新闻】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云南是茶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成就了云南茶,也造就了云南人独特的饮茶习俗。
今天是国际茶日,云新闻客户端推出特别策划《寻山问水,给世界一杯云南好茶》。本期内容,我们走进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饮一盏德昂酸茶,探寻这一列入联合国非遗的古老技艺背后的民族智慧与深山故事。
德昂族酸茶,源自云南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是德昂族传承千年的味觉密码。其名取自茶叶自然发酵的独特酸韵,制作需经采摘、摊晾、蒸茶、土坑发酵、碓舂压饼等繁复工序。这门列入联合国非遗的技艺,不仅藏着德昂族人 “以茶为礼” 的生活哲学,更让每一片茶叶成为民族文化的鲜活载体。
德宏三台山的晨雾里
古茶园在群山褶皱间舒展脉络
戴银饰的德昂族妇女弯腰采茶
指尖起落如蝴蝶点水
将清明前的嫩芽轻轻放入竹篓——
这些沾着露水的茶菁
即将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味觉修行
01
采菁:
德昂族的采茶人遵循着古老的“五选”法则:选吉日,选卯时,选背阴的茶山,选肥硕的茶枝,选雀舌般的芽叶。
她们相信,只有被晨光亲吻过的茶叶,才能酿出最清冽的酸香。
竹篓渐满时,采茶人会摘下一片老叶含在口中——这是给茶树的谢礼。山风掠过茶园,百年古茶树的枝叶沙沙作响,像在回应这份跨越千年的默契。德昂族谚语说:“茶是山林的露水,人是茶树上的叶子。”每一片茶菁的采选,都是人与自然的神圣缔约。
02
制韵:
土灶上的铁锅烧得通红
茶菁倒入的瞬间
青气腾起如雾
掌勺的妇人手臂翻动,似在跳一支古老的舞蹈——这是德昂酸茶的“杀青礼”,火候全凭掌心温度拿捏,需在180秒内让茶叶褪去青涩,留住本真。
揉捻工序如同一场温柔的修行。双手在竹匾上辗转,茶菁渐渐凝成紧实的条索,叶汁渗出如墨,在掌纹里染出岁月的痕迹。德昂族老人说,揉茶要像哄睡婴儿般耐心,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茶的灵魂。
最富传奇色彩的是发酵环节。茶叶被装入陶罐,用新鲜芭蕉叶封口,再裹上棉絮置于火塘边。七昼夜的光阴里,微生物在黑暗中悄然劳作,将茶多酚转化为醇厚的酸韵。当陶罐开启的刹那,酸香混着草木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打开了一座深山的秘密窖藏。
03
传香:
德昂族的酸茶坊里
压制好的茶饼整齐码放
外包的棉纸上印着马帮图腾
——
这是对古老茶马古道的致敬
过去,德昂族商人用竹篾驮着酸茶翻山越岭,茶汤的酸香曾飘过缅甸的村寨、老挝的集市。
如今,酸茶从竹楼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昆明的民族茶博会上,当琥珀色的茶汤注入盖碗,初尝者往往眉头轻皱——那抹酸如深山清泉,带着野果的俏皮;继而回甘涌现,似有山花在舌尖绽放。有茶客感叹:“这酸味里,藏着整个德昂山的春天。”
制茶季,木屋里总是飘着温暖的茶香。年轻姑娘围坐在火塘边,跟着长辈学习揉茶的手势;小伙子们背着酸茶穿梭于直播间,让三台山的云雾香飘进都市人的茶杯。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的光影里焕发新生,每一片茶叶都成为文化对话的使者。
04
寻味:
暮色浸染茶山时
德昂族人围坐火塘
用酸茶配烤糯米团
茶汤入口的瞬间,酸、甜、苦、涩在舌尖次第绽放,像极了生活的滋味。老人们说,酸茶是德昂族的“清醒汤”,劳作后喝上一碗,疲惫便随热气散去。
山外的世界日新月异,但德昂酸茶始终保持着最本真的模样。它是山林的馈赠,是时光的发酵,更是一个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当我们在钢筋森林里捧起这杯酸茶,喝到的不仅是山野的气息,更是千年来德昂族人对土地的敬畏、对传承的坚守。
世界茶日
让我们以茶为媒
穿越山海
在德昂酸茶的醇厚酸韵里
听见深山的呼吸
看见一个民族的千年时光
云新闻客户端
芒市融媒体中心 联合报道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美编:林显富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黄芳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