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糖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群聊”前先来北京“私聊”,印度外长时隔6年访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20:11:00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将于7月15日在天津举行。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长王毅邀请,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外长和上合组织常设机构负责人将与会。其中,印度外长苏杰生还将结合与会访华。

这是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印度外长首次访华。分析人士指出,苏杰生此访主要为筹备上合峰会而来。这也表明,自去年10月中印领导人喀山会晤以来,两国关系中合作与发展的需求在上升、安全防范因素的干扰在减少,呈现出回归合作为主航道的趋势。

一场“预热会”

上合组织目前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和14个对话伙伴。今年是中国时隔7年再次成为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肩负统筹协调重任。

在当前复杂的地区和国际形势下,继上月在青岛举行十国防长会和安全会议秘书会后,上合组织外长们将在天津聚首,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许涛指出,今年秋天,第25次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将在天津举行。按惯例,每年峰会前,都会举行三场重要会议:外长会、安全会议秘书会和防长会。其中,外长会是最重要的部长级工作会议,主要体现在议题准备和议程安排两方面。

一方面,峰会拟通过的重要成果,通常会在外长会上提前讨论并达成初步共识。另一方面,各国元首在峰会期间会有大范围讨论、小范围会议和双边会谈。相关安排往往会在外长会上敲定。

此外,与此前举行的防长会、安全会议秘书会相似,外长会将为各国提供凝聚共识、缩小分歧的宽敞圆桌。

在今年以来上合组织所在地区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许涛指出今年上合会议的几方面看点。

其一,相关成员国(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会不会在上合平台展开接触,备受关注。

其二,上合组织走过近25年的发展,多次扩员带来了更丰富的资源,但内部差异也随之增大,问题变得更复杂。各国寻找共同发展话题的难度增加。如何巩固上合组织的凝聚力与影响力,至关重要。

“习主席在去年的阿斯塔纳峰会上提出,今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的建议,就很有针对性。”许涛说,上合组织怎么解决平等和效率的关系问题,能否在合作议题、机制改革等方面实现一些突破,很受期待。比如,由于成员国间利益不一以及坚持协商一致原则,上合组织自由贸易区、上合组织发展银行等议题长期停留在磋商博弈阶段。未来是否可参考金砖国家议事原则,重大议题坚持协商一致,具体项目采取灵活的多数通过原则等。

延续与铺路

上合外长会前一天,印度外长苏杰生抵达北京。据新华社报道,14日,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苏杰生。

苏杰生上次访华是在2019年8月,那是他出任印度外长后的首次访华。时隔近6年,苏杰生再次敲开中国大门,并不让人感到太多意外。

去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出席金砖峰会期间会见印度总理莫迪,双方同意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这场领导人会晤被视为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双边关系缓和的标志,并为两国关系重启再出发指引方向。

自那以来,中印恢复了边境事务磋商协调机制。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外交秘书、外交部联合秘书等官员先后访华。上月,印度防长辛格赴青岛出席上合组织防长会议,成为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首位访华的印度内阁部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仕胜指出,苏杰生此访主要议程是参加上合组织外长会。这延续了印方高层近期频繁访华的态势,填补了印度外长自2019年来未访华的空白,最重要的是,他将为莫迪可能来华出席上合峰会进行磋商和协调。

莫迪去年10月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曾表示,印方愿全力支持中方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工作。

与此同时,胡仕胜指出,印度外长此访也释放出印方希望推进中印关系发展、改善其整体外交环境的信号。

印度近期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方面遇到一些波折,国内逐渐认识到维持中印关系稳定的重要性,甚至出现“印度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对华合作”的声音。上月,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访华时称,两国要聚焦“发展”这一共同的战略目标。“这一表态在近年来印度高层中前所未有。”胡仕胜说。

参考近半年印度高官访华所涉及议题,胡仕胜认为,苏杰生访华期间,中印主要聚焦几方面议题。

其一,围绕上合峰会展开讨论,包括议程安排、议题探讨和立场协调等。

其二,双边关系毫无疑问会成为重点,涵盖多个层面:如何落实去年峰会共识,恢复高层对话的势头;是否重启战略经济对话这一经济合作战略平台,以及产供链、投资、技术等具体问题;如何加强人文合作,包括恢复直航、签证便利等举措。

其三,双方还会谈及地区问题和大国关系。其中包括中俄印关系,俄罗斯一直强调要恢复三边机制;如何应对“特朗普冲击”;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如何运行等。

合作谋发展

置身印度外交布局的大棋盘里,一直以来,印度试图“左右逢源”,在大国间、“东西方”间、“南北国家”间保持平衡。

但近年来,印度与美国、日本在“四方安全对话”“印太经济框架”等“小圈子”里持续互动,并在科技、安全等领域试图与西方形成战略协同,外交路线愈发转向“倾西方”。

站在中印建交75周年的特殊节点,苏杰生此访对于“龙象共舞”以及地区合作意味着什么?

胡仕胜指出,就中印关系而言,苏杰生此访不仅具有象征意义,也是一次实质性的双边交流。

一方面,它标志着自喀山峰会以来,中印关系逐步走出低谷,正朝着恢复各项工作机制的方向迈进。当前中印设有约40个工作机制,但尚未全部恢复。双方积攒了大量亟需沟通的议题,印度方面希望通过高层接触以管控分歧、推动合作的诉求强烈。

另一方面,它表明中印关系中合作与发展的需求上升,安全防范因素(尤其是边境问题)的干扰在相对减少。中印已在边境问题上形成一套维护和平与稳定的新模式。

此外,从更宽阔的视角看,受“特朗普冲击”以及印度对华“脱钩”政策收效有限等因素影响,印度国内对华政策正经历调整。两国关系呈现出回归务实合作主线的趋势,正朝着更可预测和稳定的轨道迈进。

“当然,中印关系距离完全正常化还有一定距离,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胡仕胜说,但即便如此,这些分歧并没有阻碍两国关系在过去近30年里持续向前发展。

究其背后,胡仕胜指出,中印之间的核心国家利益,并非在于彻底解决结构性分歧,而在于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正因如此,中方一直强调,中印关系的重要性远超出双边范畴,展现出深远的全球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印拥有近30亿人口,对全球发展格局影响巨大;二是两国作为“全球南方”的代表,可推动世界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只有中印双方都将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心放在共同发展上,双边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稳定,也才能为地区和世界带来更多积极影响。”胡仕胜说。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深度 | “群聊”前先来北京“私聊”,印度外长时隔6年访华》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安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