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1 20:47:00
9月11日,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25中日韩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在潍坊举行。论坛聚焦核心课题,从地方政府高效协作到贸易投资便利化,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的跨国融合,到RCEP框架下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与自贸协定谈判提速,中日韩政商学研各界高层人士共献洞见、共谋发展。
2025年是落实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的一年。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日韩作为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需以紧密合作为地区和世界注入确定性和新动力。
据悉,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4%,对外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20%,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日韩第一大贸易伙伴,日韩两国在华累计投资均超过1000亿美元。中日韩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提出,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区域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外部压力,应加快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深化三国经贸与投资合作,并加强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的合作。
李熙燮表示,预计到2030年,中日韩三国在人工智能、清洁技术和生物市场份额的全球占比将分别达到45%、33%和28%。“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努力,将三国面临的挑战转化为合作机遇,为全球治理贡献亚洲方案。”
山东与日韩地缘相近、人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连,交流交往源远流长。山东与日韩建立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超过了160对,日本、韩国分别是山东第三、第四大外资的来源地和第七、第四大贸易伙伴国,超过3.3万家日韩企业在山东投资兴业,数量占在中国的1/4左右。
对此,日本驻青岛总领事斋藤宪二表示,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交流源远流长,山东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推动中日韩合作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条件。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中有超过四成来自山东,而潍坊作为农业强市,早已与日本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斋藤宪二说,中日韩三国在农业及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他期待各方通过联合研发、技术共享等举措,深入挖掘合作机遇,共同塑造更具韧性的区域产业链。
作为推动中日韩三国地方政府及企业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日韩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已连续十届在潍坊成功举办。10年来,潍坊与日本、韩国有关方面保持了密切的产业合作和经贸往来。2024年,潍坊与日本进出口额169亿元人民币,与韩国进出口额476亿元人民币,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依托中日韩产业合作发展论坛这一重要平台,促成日资源青田食品加工、韩资跨境电商智慧冷链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潍坊。
“我们联合日本科技和产业资源,在日本东京、大阪设立创新中心,面向轻型商用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开展前沿技术攻关,为集团产品升级和转型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在主旨论坛发言中,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成介绍说,企业与丰田、LG等日韩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深耕韩国市场数十年,在发电、船机两大业务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累计销售发动机超过1万台。
王德成希望与日韩合作伙伴在产业、创新、人才等领域开展合作。比如,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技术专长,开展产学研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领域的跨国合作,打造技术加市场加资本一体化创新模式,培育新的战略增长极,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
不少与会嘉宾表示,近年来,中日韩三国在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应发挥各自优势,持续深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和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创新驱动和合作共赢。
“当前,中日韩三国都在积极推动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转型以及人工智能等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三国在各领域均具独特优势,通过合作有望成为创造共同利益和协同效应的最佳伙伴。”韩国驻青岛总领事柳昌秀表示,三国基于互信与理解,在未来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开展政府及企业间交流、加强紧密沟通与网络构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青岛代表处首席代表皆川幸夫也认为,三国的建设性合作对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创新的加速,在数字、环保、医疗、农业等领域,通过在合适的框架下开展合作,有望取得更大成果。在实现碳中和、构建循环经济、提升农业可持续性以及推动包容性增长方面,三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推动信息交流至关重要。
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青岛代表处首席代表金伦希看来,随着全球供应链重组、数字化转型等世界经济的快速变化,三国可合作的领域正日趋多样化。希望本次论坛能成为未来合作的引子,在绿色环保与能源转型、保健与医疗等未来产业领域,促成共同研究与投资扩大的合作模式。
(大众新闻记者 王佳声 都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