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7:08:00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王苗苗
“我自己地里种植的是高油酸花生豫花93号,采用了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小麦和花生产量都提高了,小麦亩产能达到1300斤以上,花生亩产能达到800斤以上。”5月20日,在濮阳市农林科学院白条河基地召开的麦套花生机械化播种现场观摩会上,种植大户李国战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此次观摩会由濮阳市农林科学院、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濮阳综合试验站组织召开。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示范县技术骨干,农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代表及农机爱好者,当地种植大户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观摩会现场,濮阳市花生产业链链长、濮阳市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韩占府介绍了麦套花生存在的问题及濮阳市农林科学院创新的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该模式有效解决了花生麦套种植机械化难题,体现了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展示了“良种、良法、良机”的有机集成,彰显了农业科技人员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的科技风采。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所长刘海礁对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在豫北地区得到推广予以肯定,有效解决了套种难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用工量,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花生生育期机械化管理程度,提升了整体综合效益。该模式给豫北花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科技支撑。
观摩会现场,麦套花生机械化播种演示成为焦点,先进的农机具在田间穿梭,展示了播种的全程机械化操作。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濮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李振华在现场为大家讲解了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与会人员直观感受到机械化播种的优势,吸引众多参会者的关注。
麦套花生种植模式在豫北地区种植广泛,但传统种植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播种难、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等。为解决这些困扰当地花生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濮阳市农林科学院经过多年研究,创新推出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据了解该模式通过扩大花生行距、缩小穴距,有效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缓解了花生与小麦共生期间的争光争水争肥矛盾,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全程机械化生产。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该模式不仅提高了机械化程度,还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和产量。
此次观摩会的成功举办,为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示范,也为当地花生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深刻感受到了麦套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的显著优势,也更加认识到该模式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未来,随着这一创新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必将为豫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