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糖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5“上海好护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08:01:00    

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上海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激发全市医务人员牢记医者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力量,筑牢卫生健康行业精神内核,全力推进健康上海建设。今年3月起,本市开展了2025年“上海好护士”寻找推选活动。

自推选活动启动以来,各区卫生健康委、办医主体及委属单位踊跃参与。经审核筛选,共产生了30位入围候选人。

上观新闻App和市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健康上海12320”将同步展出30名“上海好护士”候选人的风采,并于即日起至2025年5月5日期间接受广大市民点赞评议。

2025“上海好护士”候选人简介

(按姓氏笔画排序)

1.丁士英

女,44岁,中共党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丁士英同志始终坚持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为职业信念,深耕临床一线25年。新冠疫情爆发时作为上海市第一批医疗队员逆行援鄂,“火线”入党。大上海保卫战时参与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的筹建与管理,高效完成任务。工作之余长期义务为6名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近五年来,带领团队开展新技术6项,完成课题3项,申请专利3项,发表论文有7篇,有效提升临床护理内涵和质量。

2.王子辰

男,38岁,群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麻醉供应片区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简要事迹:王子辰同志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系,从事护理工作15年来恪守“生命至上、精益求精”的宗旨。2019-2020年赴六院海口分院援建期间作为手术室副护士长推动手术室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构建“五位一体”智慧教育体系,协助当地手术护理团队规范微创手术标准化配合流程。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后作为上海六院医疗队成员参与医疗救援行动,在高海拔、高难度的恶劣环境下,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圆满完成抗震救援任务。

3.王彦

女,44岁,民进,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王彦同志深耕外科及危重症护理26年,创新静疗技术体系,组建多学科团队引入超声引导穿刺,建立血管评估-路径规划-并发症防控全流程质控;开展下肢PICC技术,解决上肢血管衰竭患者输液难题;构建ERAS护理模式,使胃肠手术患者24小时出院,造口并发症率降至10%。主导护理质控升级,质量居上海首位。抗疫期间主导筹建4所方舱医院,支援新疆方舱、喀什定点医院70余天,编写管理规范;建立分层培训体系,牵头推动教学改革,助力区域技术同质化。

4.王蓓旎

女,5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儿童医院,外科科护士长兼心脏中心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王蓓旎同志以卓越的专业能力成为心脏术后患儿“生命守护者”,带领团队建立完善护理体系,推动多项护理专项技术发展。她用细腻关怀和温暖成为患儿“心灵治愈师”,开展优质护理项目,搭建护患信任桥梁。作为团队“领航者”,她推动术后快速康复等技术发展,推进手术室信息化建设与精益管理。2022年3月带领护士支援上海公共卫生中心,陪伴患儿及家属度过特殊时光。她用专业与爱心,诠释着医者仁心与责任担当。

5.王蔚琼

女,54岁,中共党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血透室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王蔚琼同志1996年起专注血透护理,35年来坚守临床一线,专业能力过硬。2008年参加汶川抗震救灾,获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建功标兵”。她深耕血透领域,完成华东首例即穿型人工血管穿刺术。创新运用非药物治疗改善肾病患者并发症,多项护理改进项目获上海市品管圈大赛优秀奖。她注重人文关怀,定期举办肾友会,于细微之处给患者带去温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SCI论文3篇,专利2项,参编多部学术专著。

6.尤春芳

女,59岁,中共党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大外科总护士长兼骨科一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尤春芳同志坚守一线临床护理工作40余年,推行外科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创立骨科足踝人性化服务项目。2022年上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她带领170名护士历时60天辗转三个医疗点,同年8月又参加上海援琼医疗队。片区多次获得市级先进、科研课题、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发表20余篇论文,编写4部著作,获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她始终弘扬医护工作者“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用善良温暖每位患者心灵,用汗水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7.毛静玉

女,42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管通路护理门诊护士长,主管护师。

简要事迹:毛静玉同志从事静疗护理工作二十年来,她始终守护肿瘤患者的“生命通道”,践行白衣天使的初心使命。她是中华护理学会静疗专科护士,过硬的穿刺技能,为肿瘤患者治疗保驾护航;通过技术创新,设计护理用具,荣获实用新型专利;完成全国首例可追踪及定位的经外周穿刺中心脉导管的技术,提升患者体验;不断精益求精,她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带领团队建立“血管通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及“血管通路全程化管理的新模式”;坚持科普先行,她创建“复旦肿瘤医院血管通路中心”公众号,惠及万余人。曾获“复旦大学优秀护士”“复旦大学十佳护士”“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称号。

8.朱丽

女,41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介入中心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朱丽同志担任上海市护理学会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放射介入护理专委会委员兼秘书、JBI fellow等学术职务。她带领团队年完成介入手术超35000例,24小时保障胸痛中心绿色通道高效运行;作为专科培训基地负责人,为全国培养心血管介入护理骨干300余名。学术成果丰硕,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4部,参与制定行业共识10项,获授权专利4项(转化率100%)。曾获“2019年医苑新星优秀学员”“第十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等荣誉,彰显其临床、教学与科研全面发展的能力。

9.刘静

女,40岁,群众,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脑卒中专科护士,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刘静同志作为闵行护理领域的创新先锋和健康科普的践行者,获评“闵行区学科骨干人才”“闵行区健康科普英才”。她是国内首个“中风120工作室”核心成员,牵头开设闵行区首个脑卒中护理门诊,主导出院准备服务及个案管理模式在全院22个病区推广,创建“院前筛查干预-院中清单式教育-院后精准随访”的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惠及5万多家庭。她深耕科研与技术创新,获6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主持课题14项,发表论文14篇;积极培养人才,指导研究生及社区护士轮训。她创作百余部健康科普作品,通过“学习强国”“今日闵行”等平台传播,覆盖人群超百万。

10.许雅芳

女,47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许雅芳同志从事神经系统罕见病临床护理工作25年,带领团队开发2个罕见病患者慢病管理平台,并利用业余时间上门为患者提供护理指导。举办上百场罕见病科普公益活动,获益人数超过50万人次。积极开展新技术,获批国家级肠内营养管置管培训基地。牵头撰写全国首个重症肌无力护理专家共识,为临床护理提供了规范化指导。曾获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护理人才项目优秀学员称号,并入选上海青年护理人才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班。

11. 孙樱韬

女,40岁,中共党员,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孙樱韬同志从事护理工作18年,她秉承“仁心为本,专业为魂”的理念,致力于心胸疾病及肺移植患者的护理工作,带领护理团队开展“人文关怀”+“快速康复”+“科普宣教”的护理模式,为患者实施有精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护理服务。曾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最美护士”等荣誉,主持、参与各级课题6项,发表SCI及核心论文6篇,参与专利设计1项,参编书籍1部。

12. 李冬梅

女,49岁,中共党员,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综合系统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李冬梅同志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2003年,战斗在医院SARS发热病房;2008年,奔赴汶川,投身抗震救灾医疗援建工作三个月;2020年除夕,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北三重症监护病区担任护理组长,日夜奋战67天。先后荣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护士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三八红旗手、浦东新区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真诚奉献,时刻践行党员的初心使命,用最质朴的情怀给予患者最温暖的照护。

13.杨悦来

女,45岁,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杨悦来同志深耕围术期护理领域26年,同时兼任中华护理学会麻醉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她以专业、创新与仁爱诠释围术期“隐形守护者”使命。以跨学科视角搭建“围麻醉-手术-重症”全链条管理体系,为患者筑牢安全防线。以国际视野推动学科规范化,构建“气道管理为特色”的危急重症护理培训体系,为全国麻醉护理专业化树立“上海范式”。

14.邱群

女,55岁,中共党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邱群同志三十六年坚守临床一线,荣膺个人三等功。开展术前“造口定位技术”破解造口渗漏难题,使并发症下降30%,获评上海市首批特色护理技术;构建“三级联动造口护理模式”,打造阳光之家讲堂,组建造口志愿者队伍,累计帮助患者万余名;以师者仁心培育300余名造口专科护士,技术辐射34个省市的百余家联盟单位,团队荣获上海市“巾帼特色护理创新工作室”。她用“玫瑰园丁”的丹心点亮南丁格尔的明灯,让更多造口患者一路“肠”安。

15.闵辉

女,44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房助产士长兼LDR病房护士长,主管护师。

简要事迹:闵辉同志扎根临床助产工作22年,开创性地建立LDRP一体化家庭化分娩服务模式,构建起“产前入院-待产分娩-产后康复出院”的零转运、全流程高品质服务模式,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医疗创新服务品牌。她始终坚持将创新技术与循证实践深度融合,积极推广各类助产适宜技术,从根本上优化产妇的分娩体验与临床结局。由她主导的“改良式鸟巢护理”项目,入围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优秀项目。本人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护理人才培训资助计划,并荣获上海市优秀护理人员先进个人称号,所在团队获上海市护理质量改进成果奖。她还深度参与国家卫健委对外援助培训项目,两度奔赴埃塞俄比亚,参与建立了Tirunesh北京医院“高级助产实践中心”,将中国先进的助产技术与人文关怀理念传播至广袤非洲大陆。

16.沈花

女,43岁,群众,上海市同仁医院,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沈花同志扎根临床护理一线二十载,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带领团队开展脑卒中吞咽障碍一体化康复,运用创新思维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开展康复护理,以专业守护生命,用创新重塑尊严。作为上海市护理学会康复护理见习基地及长宁区老年康复护理基地教学负责人,推动区域康复护理标准化建设及团标全面实施。主持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12篇,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编教材1部。

17.宋燕

女,54岁,群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护士长,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宋燕同志深耕消化及消化内镜护理35年,是上海内镜护理领军人。牵头制定我国首部内镜护理团体标准,提升早癌检出率。精研关键护理技术,为复杂疑难患者提供安全手术条件。创建“乐高式”质控模式,保障年30余万例内镜诊疗安全。2017年援建西藏日喀则,实现技术“造血”,以实际行动践行援藏精神8年。获奖项与荣誉10余项,发表论文近20篇,SCI3篇,授权专利3项,转化1项。

18.张兵

男,40岁,群众,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张兵同志深耕急诊十八载,以“磁性管理”重塑人文急救生态。创新优化“一站式”智慧急救体系,打造兼具速度与温度的现代急救标杆。他以临床痛点驱动科研,主持市、区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入选上海市护理学会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作为硕士生导师,构建“临床-科研-教学”三维培养体系,为护理学科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创建标准化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年诊疗量突破千例。牵头搭建“医院-社区-养老”三级联动网络,推动分级诊疗与养老护理服务协同发展。依托国际造口师专业优势,建立全病程管理模式,实现从填补空白到引领示范的跨越式发展。

19.张焱

女,46岁,群众,华东医院,老年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张焱同志用青春编织守护的网,在老年危重症病房躬身耕耘了二十八载春秋。她带领团队在老年护理的“无人区”进行技术创新,注重失能老人的体位管理,研发听力认知康复体系,创建了“乐享老年”品牌,将老年友善护理的温度延伸至社区。面对危机,张焱总是白衣执甲,坚守在一线。一万零二百二十次日升月落,青丝化作雪线丈量时光,她却始终捧着最初那盏南丁格尔之灯,在生命最后的驿站,为白发岁月点燃永不熄灭的微光。

20.陆叶

女,46岁,中共党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陆叶同志深耕手术护理近二十载,以匠心守护20余万例手术患者安全。她本人屡次临危受命,抗震救灾、援非抗埃、抗疫前线等均有她坚毅逆行的身影,现正在条件艰苦的海外执行为期一年的特殊保障任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7篇、核心期刊论文11篇,获专利2项,编写专著多部,创新成果惠及广大患者。她担任上海市智慧专委会委员,曾荣膺“感动校园十佳人物”,以赤子之心践行南丁格尔誓言,彰显医者仁心与大爱情怀。

21.陈丹萍

女,4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陈丹萍同志心系结核病患者,深耕临床护理一线22年,带领团队创新护理方法,优化流程,确保患者全程规范治疗,年服务患者2万余人。她注重人才培养,负责实施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临床护理培训项目,为我国结核病护理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她创建结核病护理科普大讲堂,定期在社区、学校推动结核病防控。先后入选上海市青年护理人才培养资助计划,荣获国际护士会“领导者之光”。在新冠疫情期间,她勇于担当,先后参与上海、海南疫情防控工作。

22.范荣

男,45岁,中共党员,上海市崇明区精神卫生中心,男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

简要事迹:25年坚守,范荣同志始终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理念守护患者。他曾彻夜守护抢救患者,多次夜间协助就医、垫付医药费,无偿代购物资超千次,带领团队将患者满意率不断提升。作为精神科护理领域的“护士先生”,他创新引入手工艺、经络操等康复活动,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同时培养护理骨干20余人。公益路上,他累计献血2000ml,参与“962525”心理热线服务超500人次、400小时。曾获“美德瀛洲身边好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在特殊护理岗位点亮生命之光。

23.姜玉霞

女,48岁,中共党员,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姜玉霞同志坚守护理岗位28 年,“以专业守护健康,用初心践行责任。”运用5E管理模式,协助家庭医生团队提升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积极推进 “一专多能”护理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一人专长、全院共进”学科目标,优化流程实现服务标准化、同质化,带领团队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居民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服务,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社区护理能力,彰显新时代护理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24.姜金霞

女,43岁,中共党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门急诊片区科护士长,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姜金霞同志始终扎根急诊这片与死神博弈的战场,凭着精湛的专业技术、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温暖的人文关怀引领团队为年均35万急危重患者撑起生命的绿荫。主持市科委等省部级市局级课题15项,发表SCI论文38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2篇,专利5项,主编副主编人卫出版社研究生教材等专著7部,培养研究生31人,其中11人获得上海市级及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干部。获上海市卫健委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并以优秀结业、第八届中国医院管理奖华东赛区优秀奖、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成果奖、医务工会创新发明银奖铜奖、同济大学护理学院领军人才等荣誉。

25.敖莉

女,4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敖莉同志深耕临床近20载,拥有国际伤口治疗师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双资质。开创了嘉定区首家足病护理门诊,首创糖尿病足对口引流等多项新技术,累计救治重症患者400余例,保肢率高达99.5%,牵头社区高危足筛查惠及4000余居民。主持多项科研课题,为区域培养伤口联络员52名、护理骨干32名,助力医院护理学科三次获评区重点学科。创新开展叙事医学实践,连续多年赴青海久治开展医疗援助,推动企业共建与社区健康服务,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26.袁勇勇

女,42岁,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袁勇勇同志建立“皮肤护理治疗学”,开设国内第一个国家级皮肤护理继教项目、护理专病门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护联体。主持国家卫健委项目,开展精准护理,获发明专利2项并转化,单篇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11.0。在ICN、第七届美国世界护士大会等国际会议专题报告,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硕士和博士学位)、“上海市青年护理人才”称号。现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护理学组副组长、中华护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27.徐红璇

女,54岁,群众,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血透室护士,主管护师。

简要事迹:徐红璇同志从事护理工作34年。2024年11月26日,尿毒症患者张先生未按时来院做透析,护士徐红璇电话联系无果后,果断报警,警察破门发现张先生因脑溢血昏迷,经120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徐红璇的细致、专业以及“急患者之所急”的责任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她曾荣获杨浦区中心医院2021年、2022年优秀护士。

28.曹程秀

女,50岁,无党派人士,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门急诊科科护士长兼神经内科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曹程秀同志致力于慢病与安全管理研究,积极投身健康知识科普事业。自编自导的科普作品“小针筒大作用”荣获市级双项科普奖,为健康理念的传播贡献力量。致力于降低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将其从0.54‰降至0.05‰,相关操作法荣获2022年上海市先进操作法。她重视护理内涵建设,运用科学方法解决临床难题,带领团队6次参与QCC比赛,屡获佳绩。2024年,她援滇至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通过提升导管固定规范率、血糖监测完成率等举措,促进了区域协作。

29.龚文艳

女,44岁,中共党员,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龚文艳同志坚守临床一线22年,带领团队护理患者超3万人次,照护产妇2万余人;作为母乳喂养权威专家开设门诊,服务2000余人次;她开拓创新,在围产期静脉血栓管理成果显著,发表核心期刊论著5篇,参编专著2部、获专利授权1项,牵头编制医院《围产期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惠及3万余名孕产妇,助力医院通过国家级VTE防治认证;作为临床教师,她带教培养护理人才150余名,开展各类健康科普、义诊活动,惠及500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践行宋庆龄“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宗旨。

30.瞿海红

女,52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浦东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简要事迹:瞿海红同志深耕护理领域三十余载,以创新思维构建“浦医护联体”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开创性地打通医院-社区专科护理协作通道,通过资源下沉、技术帮扶实现区域护理服务同质化发展。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她临危受命牵头隔离病区管理,建立科学防控体系,实现四个“零感染”目标。秉持大健康理念,她深入云南永平实施精准帮扶,助力当地护理质量提升项目荣获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二等奖。作为学科带头人,主持完成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她以科研创新持续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护理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投票规则

❶网络投票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5月5日23:55。

❷每位用户在投票期内只能投票1次,每次投票须勾选20个选项。

❸本活动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原标题:《2025“上海好护士” | 这不是简单的点赞,而是城市温度的传递!》

栏目主编:周文吉

来源:作者:上观新闻

相关文章